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交通文化

路畔春风里,“安全花”开遍瑶寨

2025-09-04 18:25     来源:广西交通厅新闻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第四支队第五大队 文静


夏日的余韵尚未散去,壮乡的风已裹着早秋的薄雾,漫过桂北的层叠山峦。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第四支队的执法人员走向大山深处的瑶寨,怀中那只鼓囊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民法典护路”宣传册,封面的壮锦纹样,在日光下流转着细碎的光芒——那是今年夏天,广西交通人撒向八桂大地上的另一簇“花”,而第四支队,正是这绚烂花海中的坚实守护者。

山坳里的“普法课堂”

龙脊梯田刚刚灌满水,青黄交错的田埂,如打翻的调色盘一般恣意鲜活。第四支队的“护路普法站”,就搭在黄洛瑶寨的晒谷坪上。竹竿支起的凉棚下,执法人员用夹着壮音的普通话,慢慢念给李阿婆听:“您看这页,田里的竹竿不能伸到高速路边,车子刮到要出危险的呀。”阿婆耳朵有些背,执法人员便指着手册插画里那辆歪倒的货车,连说带比划,末了,还从包里掏出个搪瓷杯,斟一杯自备的金银花茶,递到阿婆手中。

不远处的石磨边,第四支队执法人员正蹲在石磨旁,向几位背竹篓的阿姐讲解“占路堆物要不得”。山风捎来她们清朗的笑语:“晓得咯!去年你们第四支队的同志帮我们挪走路边的柴火垛,大卡车就能开到寨门口收茶叶了!”她们边说边向执法人员包里塞野莓,果子红亮,如一盏盏小灯笼。

包里的手册渐渐薄下去,换回的,却是沉甸甸的信任。村民王大叔说:“你们讲的理,比山泉水还清。”

驾驶室里的“平安符”

全州县物流园的停车场,正午的太阳把沥青晒得发烫,第四支队执法人员的身影仍在车流间穿梭。

“李师傅,这轮胎花纹快磨平了,跑长途可得换啊。”第四支队执法人员敲了敲货车轮胎,手中的检查单已写下三条注意事项。司机老李咧嘴笑了:“你们第四支队‘送法进企业’,比GPS还准!上次多亏你们提醒我绑紧篷布,躲过了高速上的横风,不然那一车砂糖橘就全撒了!”

车厢另一头,另一位执法人员正在发放“安全日历”,每一页都印着不同的法规条文。忽然有人喊:“小陈,上次你帮我们画的‘货物固定示意图’,现在整个车队都在用!”执法人员笑盈盈地从包里摸出个U盘:“这有最新版的,加了广西山区路段的特别提示。”

暮色渐垂,老李的货车缓缓驶出园区。后视镜里,他轻按按喇叭,一声长鸣划破黄昏,像一句沉甸甸的“谢谢”。

风里的故事还在生长

第四支队执法站的灯一盏盏亮起,执法人员低头整理这一日的足迹:为十二个村寨、八家企业送去定制版法规手册。

办公桌的盆栽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朵野菊——是上午那个追着塞花的小女孩悄悄放的,层叠花瓣里,藏着最淳朴的乡土人情。

窗外,新修的高速公路如一条银链,缠绕于墨色的山影之间。远处飘来隐约的山歌,与第四支队交通执法车的灯光交织于夜空,织出一片温柔的光幕。这些穿着制服的交通人,又何止是在“宣传法规”?他们是把平安种进了田间,将温暖塞入驾驶室——如同路旁无名的野花,不语却芬芳,让每一段行程都沾满春天的气息。

风又起了,携着普法手册的墨香,飘向更远的村寨。在那里,新的故事正在悄悄发芽:或许是某个阿婆把普法手册压在箱底,当成了“平安符”;又或许是某个司机把安全提示贴在仪表盘上,当成了“护身符”……

路,仍在不断延伸,而守护安全的星辰,永远亮在八桂大地的坦途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