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体调查成果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年4月8日(星期五)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普查办主任、自治区应急厅副厅长 黄中连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黎修旦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叶云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 庞雪松
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 陈发科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郑宏翔
主持人: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彬
10:00
薛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这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自2020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广西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来了自治区普查办主任、自治区应急厅副厅长黄中连先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黎修旦先生,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叶云先生,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庞雪松先生,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陈发科先生,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宏翔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黄中连先生作介绍。
10:01
黄中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对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这次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中的头号工程,是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性工程。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和自治区领导同志多次对普查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担当,齐心协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按时按质按量推进普查主体调查工作,为2022年普查收官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代表自治区普查办通报我区普查工作情况。
一、通报我区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2021年,在自治区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构建了普查工作“三个体系”。一是构建了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上下互通,左右互联的普查工作格局。二是构建了覆盖各主要行业的普查技术体系,组建了强有力的专家技术组,统一技术规范指导全区普查工作。三是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质量把关体系,从根本上监管普查数据质量,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符合普查工作要求。
目前,我区主体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总体进度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应急部门完成承灾体调查4.5万项,历史自然灾害灾情调查9万项,减灾能力调查16.9万项;自然资源部门调查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35万处、地质灾害风险区6311个。生态环境部门完成重点核设施调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完成房屋调查2112万栋,市政道路调查7980条,市政桥梁调查1980座,供水厂站调查185座,供水管线调查1.3万条。交通运输部门完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调查13.2万公里,桥梁调查2.1万座,隧道调查978处;完成全区三级及以上航道调查1211.7公里,泊位调查304个,三级航道及以上通航建筑物调查19座。水利部门完成水库(水电站)安全隐患调查4478座,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1544座,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998段(总长2344.75公里),特征断面防洪特征值调查618个。林业部门完成森林可燃物标准地调查5621个,森林可燃物大样地调查562个以及111个县级野外火源、历史火灾、减灾能力调查工作。气象部门采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21.2万条,建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辅助系统1套;地震部门建成14个地震活动断层数据库,收集800个钻孔数据,完成基于遥感影像评估房屋抗震能力工作和房屋抽样详查157.5万平方米。海洋部门完成海洋灾害致灾要素调查648项,重点隐患排查4615项。
10:07
黄中连:
二、通报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做好评估区划基础数据准备。根据国务院普查办安排部署,完成各行业调查数据汇交。按照“谁调查、谁质检、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各行业调查数据质量。自治区普查办统筹做好调查数据汇交工作,各相关部门根据评估区划需要,制定调查数据需求清单,做好评估区划数据准备工作。
(二)建立符合广西实际的评估区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州县、东兴市评估区划试点成果,做好南宁市“一省一市”评估区划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评估区划组织模式、技术方法和验证方式。自治区普查办统筹行业部门融会贯通试点经验,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评估区划实施方案。
(三)按时完成全区评估区划任务。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和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重点隐患综合评估、综合风险评估以及综合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
(四)建立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统筹编制《广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落实软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根据防灾减灾救灾、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智慧信息化管理等业务需要,建立入库数据清单,制定数据共享共用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协调各行业共享数据入库,指导市县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
(五)推动普查成果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发展规划、重点领域,结合灾害防治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推动普查成果应用,不断完善我区普查成果应用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普查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我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愿意就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体调查成果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10:11
薛彬:
感谢黄中连先生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属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0:12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了解到,此次普查成果应用的原则是“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请问现阶段有哪些应用的方向和事例?谢谢。
黄中连:
谢谢您的提问。目前,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在普查阶段性成果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
自治区应急部门把调查成果运用到应急管理“一张图”,纳入应急指挥平台,提升了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把隐患调查数据融入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应急预案。
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调查,重新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指导各地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的靶向性更精准。
自治区气象部门利用普查成果修订站点资料,优化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技术方法,制作精细到乡镇的干旱监测评估产品。通过将普查数据融入广西气象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平台,开展汛期暴雨、台风风险监测评估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全力推动普查成果在全区广泛应用。谢谢!
10:15
央广网记者:住建部门在此次普查中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调查内容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普查工作?
叶云: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本次普查,住建部门主要负责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城镇房屋、农村房屋、市政道路、桥梁和供水设施的基本信息等。全区住建部门高度重视调查工作,将其作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住建部门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细化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调查工作责任,全力推进调查工作。
二、强化技术保障。各级住建部门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作用,在指导培训、调查组织实施、数据质检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支撑。
三、强化过程督导。我们召开了全区调查工作启动会,部署全区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全区调查开展情况,适时召开视频调度会,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调查工作;对工作推进缓慢的3个设区市和54个县(市、区)进行2次集中约谈。在全区调查攻坚的最后阶段,我们还成立了督导组,赴调查进度滞后的县(市、区)开展现场督导,确保各地都能够按时完成外业调查录入任务。
四、强化质量控制。一方面,我们提前开展调查数据质检工作,指导各地安排技术专家采取交叉互检、联合质量抽检、随机抽查等方式,在调查外业录入阶段提前介入开展数据质量检查,使问题得到早发现、早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安排技术专家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录入的数据进行线上巡检,提示警示有数据质量问题的县(市、区)及时整改。
回答完毕,谢谢。
10:19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气象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广西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省份,本次广西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有哪些内容?今年普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谢谢。
郑宏翔:
广西是我国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所造成的损失占到了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广西本次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包含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雷电等8个灾种,按照普查方案要求,通过调查收集最近30年8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开展分灾种、分区域、分层级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截至目前,全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危险性调查和数据质检工作已基本完成,3个试点县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也已全部完成,为后续全面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022年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将在前期气象灾害致灾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评估气象灾害影响下人口、GDP、房屋建筑、主要农作物等承灾体的脆弱性,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同时,还将继续遵循“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在前期成果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进一步强化普查成果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应对、防汛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10:22
新华社记者:您好,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域,相比北方而言雨水较为充沛,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水旱灾害更加频发,请问这次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会对广西的防灾减灾起到什么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谢谢。
陈发科:
大家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水旱灾害是我们本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六大灾害之一,其风险普查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正如这位记者所说,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广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主汛期的6~9月份,降雨强度大、区域相对集中,洪涝灾害频发;而且山地丘陵多,受地势和喀斯特地貌等原因影响,很多河流夏涝冬旱,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全面开展洪水和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掌握灾害风险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可以说,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是我们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的重要基础工作。
普查的主要任务有三项,第一项任务是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主要任务是开展干旱、洪水灾害致灾调查、分析与评估,编制暴雨频率图、洪水频率图等,以掌握水旱灾害致灾规律;第二项任务是洪水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是调查水库、水闸、堤防等工程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达标情况或安全运行状态等,从而弄清楚容易产生风险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第三项任务是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形成洪水风险区划、防治区划图和干旱风险区划、防治区划图共“四张图”。其中洪水风险评估区划的主要内容是编制全区流域面积50km²以上河流的洪水淹没图,并根据淹没风险划分等级。目前,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今年我们重点开展第三项任务。
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撑,提升我区洪涝、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让我们水旱灾害防御决策、部署更加科学有效;另一方面,普查工作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宣传与引导,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活动的区域存在哪些洪水干旱灾害风险,是什么等级,从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群测群防,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财产安全。
在我们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过程中,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谢谢!
10:28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哪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目前取得哪些进展?此外,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重点?谢谢!
庞雪松:
谢谢您的提问。借此机会,向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普查办有关工作部署,攻克统筹、资金、技术、人才“四大难题”,全面推进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路普查方面,我们对全区各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边坡、桥梁、隧道等设施属性信息开展数据采集调查;对历史发生灾害的公路点(段)现状和虽未发生灾害但存在明显灾害风险点(段)开展信息数据采集调查。截至2021年底,全区累计完成高速公路调查6811公里;完成国省道调查1974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调查105088公里;完成公路桥梁普查21280座;完成隧道普查978处。
水路普查方面,我们重点对全区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内河港口千吨级及以上泊位、三级及以上航道、三级及以上航道内的通航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基本属性特征和与水路自然灾害相关的属性特征等属性信息进行调查。截至2021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沿海万吨级泊位普查119个;内河千吨级泊位普查185个;三级及以上航道普查1211.7公里;三级航道及以上通航建筑物普查19座。
目前已超额完成数据采集和数据核查等工作,摸清了风险底数,相关普查数据已汇交至交通运输部。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普查数据质量,形成全区公路水路风险评估等普查成果。二是加强普查成果运用,健全机制,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实现普查数据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提升灾害防治基础能力。三是做好监测预警。充分运用普查成果数据,运用“人防”加“技防”手段,防范公路灾害事故发生。同时,积极申报将一、二级风险点纳入全国公路灾害整治项目库,争取获得交通运输部的资金支持。四是融合多源数据,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行业基础数据库,逐步并入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TOCC),提高交通智慧化服务保障水平。
10:32
南国早报记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多发频发,开展普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对灾害防范是重要基础性工作。请问本次普查是如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
黎修旦: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广布,地层岩性复杂,岩溶地貌发育,气候温暖降雨丰沛。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具有城市地质灾害隐患多、易发多发,岩溶区危岩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害大,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群发,台风暴雨型群发性地质灾害频发等特点。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坚强领导,在自治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全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统筹投入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9896万元。总体而言,我们主要按照“五注重一转变”的做法开展工作。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我厅成立了以分管厅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工作专班,落实了具体工作负责人,明确专人负责。
二是注重部门联动。强化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积极与应急、气象等部门沟通对接,收集承灾体和气象等资料确保普查进度,融入全区风险数据库一并建设。
三是注重试点先行。以2020年前我区完成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依据,选择南丹县、全州县、东兴市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88个普查单元,优选23家具有水工环资质单位全面铺开。
四是注重质量管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统一部署,统一技术要求,组建技术指导专家组严格设计审查、野外指导和成果验收,确保工作质量。
五是注重成果应用。2021年根据普查阶段成果,安装了1051处监测预警设备,今年仍要加装750处专业监测设备强化技术防范。同时将普查发现的隐患点数据及时更新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库,提升风险预警预报的靶向性。
六是转变管控方式。2022年度我厅针对普查圈定为中风险以上,威胁人数约122.57万人的322处隐患区,明确了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防控责任人,实现从单一隐患点管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的转变。
截至目前,各单元地质灾害普查成果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修改完善之中。所认定的13454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和6311个极高、高及中风险区,为我们指明了防治方向。后续我厅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普查成果应用,以指导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谢谢。
10:36
薛彬:
感谢黎修旦先生的回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