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媒体信息

路美广西|路通百业兴,这座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焕发新活力

2022-09-29 08:09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桂。玉林市博白县,古称白州,享有“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桂圆之乡”等美誉。作为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白州人民就在这座绿色的土地上编织着自己的梦想,搭桥铺路,将天堑变通途。如今,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发展,古白州正搭乘交通快车绘制着发展新篇章。



大道建成

“纠心路”变成“幸福路”


2020年9月28日,省道313线陆川清湖至浦北石埇二级公路通车。作为贯通粤桂两省(区)和连接中越边境的横向通道之一,该公路建成通车,对补齐区域交通运输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道313线陆浦段二级公路沿线村落。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的,行车既不安全也不顺畅,现在道路改造好了,确实很满意。”客运司机廖代斌竖起大拇指。


盘踞在群山之间的省道313线陆浦段二级公路。


“在新公路建成前,我们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条件非常不好,每到沃柑丰收时,因为运输条件差,不少沃柑坏在了地里或运输途中,建成的核心示范区,也少有人来观光。”广西三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三桦公司)副总经理廖鹏感慨。陆浦段二级公路建成后,运输货车可以直达广西三桦公司水果采摘的田间地头。如今,广西三桦公司作为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打造沃柑基地,树立“一起同柑”品牌,获评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多万元。



长路高歌

家门口唱响“致富曲”


镇镇、村村通公路的便利交通条件让博白县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


国道241线沿线风光 。


自县城沿着国道241线向南,走进中国桂圆肉之乡三滩镇,在龙眼成熟之际,三滩镇的村民们将龙眼肉精制成桂圆肉,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经国道241线连接高速公路网络畅销各地,近年来,博白桂圆肉年均产值达7.8亿元。


中国桂圆肉之乡三滩镇。


自县城沿着国道359线向西,在水鸣镇,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芒竹编织工艺品已成型。博白县作为中国编织工艺品之乡,编织工艺产品凭借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向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国家源源不断出口。据悉,全县现有编织工艺品企业400多家,有编织工艺品扶贫车间30余家,2021年,博白芒编总产值达30多亿元。



珠连“玉带”

区域文化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为体,文化为魂。自古以来,博白山川秀丽,名人古迹众多,人文气息浓厚,古白州八景,更是深得历代文人骚客的喜爱。博白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传承,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体系。


大良村大平坡水楼。


大良村是博白县典型的客家村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大良村临近国道241线与国道359线的交汇处,东临呼北高速G59线,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旅游产业兴起的契机,大良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今的大良村,一步一景观,一户一特色,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动力,据悉,目前大良村周末游客接待量可达2000余人,村民有了可持续的增收来源。


大良村休闲景点。


一条条玉带编织而成的公路网,串联起了博白区域文化与旅游景点,强化了区域产业的对外经济往来,促进了博白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博白县悠久文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同频共振,让群众更深深地体会到“公路通,百业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冯卿超 庞权

编辑|赵桂芳 

校对|朱滢

责编|覃升

审核|韦瑞雪

扫码关注我们

“广西交通”新媒体平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