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媒体信息

应用“四新技术”,破解道路养护难题

2023-12-08 10:16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公路养护关系交通安全、行车顺畅、交通效率

如何有效提升公路精细化养护水平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助推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百色公路发展中心创新推广应用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四新技术”

交上一份科学养护答卷


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提升路面性能



开挖破损路面、运走废料、加温拌和新料,将冒着青烟的高温材料运到工地、摊铺、压实……这是过去修复沥青公路的场景。近日,国道324线平百二级公路K1851+689~K1861+134(田东县百银至新洲)段路面大修工程颠覆传统观念,采用W380CR(铣刨后旧沥青路面材料)乳化沥青冷再生新技术、新工艺对下面层结构进行施工,让破损公路路面实现了就地“翻新”。


国道324线平百二级公路K1851+689~K1861+134(田东县百银至新洲)段路面大修现场。(莫毅杰 摄)


据介绍,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是当前修复沥青公路的先进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切削下来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100%就地再生循环利用,与以往传统路面大修相比,可以节省工程成本20%以上,缩短施工工期30%至40%。此外,生成路面抗疲劳性能好,不易产生网裂,有效减少渗水,尤其适应岭南多雨环境,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与推广应用价值。


国道246线K1355+555~K1367+000西林县交警大队至西林县看守所路段修复完工后。(林桂琳 供图)


针对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沥青路面易出现龟裂、车辙、沉陷等病害,导致路况较差的问题,百色公路发展中心创新应用复配岩(双)改性沥青(RCA)这一新材料,提升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和粘附性等。同时通过采用水泥路面应力功能新技术,提升水泥路面换板施工的板体与基层协调变形能力,提高换板成功率。这两项创新技术实施应用于国道246线K1355+555~K1367+000西林县交警大队至西林县看守所路段路面修复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工,路面耐磨稳定、路况良好,其中水泥路面应力功能新技术已申报专利2项、广西地方标准1项。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断裂修复技术

修补路面病害



百色公路发展中心积极探索,尝试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断裂修复技术对国道243线1595+000~K1606+565路段(田东县江城镇巴当至那蒙屯)路面病害进行修复。该路段此前全线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属高液限粘土、膨胀土地质,在重载车辆较多情况下易出现路基下沉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断裂、错台等病害,影响行车安全。2022年10月以来,该发展中心采用该项新工艺持续修复该路段路面病害,共完成路面修复1622.9平方米。相对传统修补工艺,该新工艺有修补灵活、即铺即通、成本可控、外观美观等优点,经过一年实践,该路段路况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养护工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断裂修复技术修补路面病害。(苏娇 供图)


采用微表抗滑性修复技术

提升路面安全性



为提升公路行车安全性,今年8月,该发展中心采用微表抗滑性修复技术分别在国道212线K2281.2~K2283.55选段沥青路面(右江区九六岭隧道至那福)、国道246线K1368+150~K1368+450水泥路段路面(西林县云胜山庄)实施抗滑性能修复,有效解决水泥、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公路预防性养护的质量。经近3个月的行车实践检测,试验路段路面抗滑性能良好。其中,被称为“魔鬼弯”的西林县云胜山庄路段,采用微表抗滑性修复技术后,再未因行车打滑发生交通事故。


国道246线K1368+150~K1368+450路面修复现场。(林桂琳 摄)


引进新设备

提高养护作业效率



百色公路发展中心还引进裂缝宽度观测仪、新能源自行牵引路面灌缝机、多功能清扫车、多功能绿篱修剪机、手推式高级热熔划线机等新设备,助力公路养护精细化。其中,隆林公路养护中心今年引进新设备后,在进行路面修补灌缝工作中,同期对比去年灌缝面积提升140%约6000立方米,路面清扫同期对比提升160%约123公里,有效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牵引式路面吹扫机。(王永锡 摄)

文字罗家国 苏娇 李岚  黄秋玉 李天龙 莫毅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