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媒体信息

榜样力量|以匠心为笔,绘就八桂壮美画卷

2025-05-01 16:00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壮乡的每一寸土地上

奋斗的足音从未停歇

从十万大山的褶皱深处

到北部湾沸腾的浪涛声中

匠心的光芒总在平凡处绽放


他们是行业先锋

以精湛技艺攻克难题

他们是创新能手

用智慧点亮发展之路

他们更是坚守者

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

他们的故事

是广大劳动者奋斗的缩影


今天

让我们跟随5位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

触摸时代奔腾的脉搏

感受榜样的力量



人物名片

王长海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IT总监兼数字交通设计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

数据浪潮中的“筑路先锋”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扎根基础设施数字化一线近二十载,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IT总监兼数字交通设计院院长王长海始终专注于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凭借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不懈努力,成为推动广西数字交通前行的模范人物。

为解决传统交通系统各子模块相互独立、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高效协同的难题,王长海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并与高校科研团队展开合作。在他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由他负责的广西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搭建成功,汇聚超过2200亿条行业数据,并完成近200亿条数据的交换共享,成为广西交通运输信息数据汇总、存储、集散的中心,是广西首家综合交通大数据产研机构,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该云数据中心所研发应用的技术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

面对公路工程全要素对象及全生命周期的三维数字化重难点问题,王长海以公路勘察设计作为切入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成功研发出一套先进的系统集成架构,实现了数据采集、监控、预测等多个功能的突破,并实现与数据仓库的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

经过多年的默默耕耘和创新实践,王长海形成了数字交通的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构建了新的数字经济增长引擎。由他研究形成的“基于BIM、GIS、IOT数据中台”的广西交通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平台,建成了交通系列软件体系和硬件体系的“两个产品体系”,开辟了面向公路、水运方向的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打造的“三大业务板块”,研发包括数字孪生、大数据“聚通用”、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公路养护等领域在内的“四项成套关键技术”,并在多个项目实现实际应用,每年可产生5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从初入行到深扎根,从“思考者”到“开路者”,王长海始终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完成3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及工程创新奖等奖励超50项,编写20余项标准和指南(含1项国家标准),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4本,获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他还带领团队累计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中国公路科学技术奖等120多项成果奖励。

王长海用数字技术丈量着创新的广度与深度,用数字技术为交通事业注入了智慧动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模范的担当与使命。

(供稿/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人物名片

黄海波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总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

攻坚克难的“基建工匠”
“以工匠之心丈量责任,用奉献之志浇筑使命。”


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黄海波正带领2000余名建设者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这位39岁的共产党员,多年来在铁路、公路和水运等交通项目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用实干与创新在八桂大地上谱写了新时代建设者的奋斗篇章。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黄海波始终扎根施工一线,在隧道全套机械化施工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他承担起16条隧道的施工管理重任,带领团队研发出三臂凿岩台车微台阶施工、拱架锚杆一体化施工等工法,以及特长隧道风水电智能管控、隧道隐蔽工程质量评价等数字系统,有效解决了建设难题,并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隧道全套机械化施工技术。

2020年,“黄海波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围绕公路和水运等重大交通示范项目,积极开展技术与班组管理创新工作。2022年转战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后,面对188米高边坡、65米超大深基坑等施工难题,黄海波带领团队研发智能削坡、随钻测量、智能注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攻克高陡软岩边坡开挖等难题,仅用30天就完成10级高边坡施工,提前三个月完成节点目标。

黄海波始终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施工技术进步,取得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优秀成果。截至目前,“黄海波创新工作室”累计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示范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省部级工法7项、QC成果8项等。

黄海波深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将工人和班组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在施工现场手把手传授新技术,积极引导工人学习提升技术水平。依托平陆运河项目,在钦州市总工会的指导下,黄海波带头成立了平陆运河首个属地工会及工匠学校,并担任校长。通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建立起大体积砼生产、起重、防护等水运工程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

从沿海到深山,从隧道到运河,这位新时代的基建工匠依然奋战在施工一线,用智慧和汗水继续描绘着通江达海的壮美画卷。

(供稿/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人物名片

彭春林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副工长,技师

全国劳动模范

铁路动力线上的“电力卫士”
“一个人干得好不算好,带出一群干将才是真本事。”


扎根铁路供电一线三十五载,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副工长彭春林始终保持着学而不厌的求知精神和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车间里总能看到他钻研设备、查阅资料的身影。从打外围到上手干,从接小活到扛大梁,凭着这股钻劲,他逐渐成长为段内电力设备检修的中坚力量,在破解铁路设备检修“疑难杂症”、科研技术攻坚应用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升运输效益作出重要贡献。

多年来,彭春林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他专注于解决生产测量仪器易烧表的问题,通过拆解分析和实验摸透设备,成功改进仪器电路,使其更加耐用。同时,带领技术骨干研发出《供电系统作业受力工具拉力试验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参展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近年来,他共有30余项发明创造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奖,其中6项国家专利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进口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彭春林与同事们也面临着电子设备“三无”(无图纸、无资料、无技术支持)维修的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彭春林带领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的电子类书籍,反复拆解、组装进口设备,成功实现了全局供电和变配电关键节点检测、监测设备的国产化代换,累计节约支出达2430万元。

“一个人干得好不算好,带出一群干将才是真本事。”2015年,“彭春林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利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在工作室定期开展培训,并针对青年工人特点制定培训方案,编写多个教学方案,把数十载实战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工匠密码”。

从普通计量检测工到知识型工匠,彭春林用万用表丈量创新精度,用螺丝刀拧出铁路速度,用传帮带延续匠心温度,深刻诠释了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供稿/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人物名片

朱哲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梧州市分公司南环揽投部经理,中级工

全国劳动模范

分秒必争的“揽投达人”
“技术没有终点,客户的期待就是我前进的方向。


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梧州市分公司,有一位被同事称为“手速最快的快递小哥”的揽投员——朱哲。入行14年来,他凭借着“火眼金睛”的分拣绝活、“分秒必争”的投递速度和“心系万家”的服务情怀,从一名普通快递员成长为全国邮政行业技能标兵,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在广西邮政快递行业树立起先进标杆。

2010年,22岁的朱哲初入邮政队伍,成为一名揽投员。面对复杂的街巷环境和繁重的分拣任务,他暗下决心苦练本领。为提升效率,他手绘300多栋建筑的“投递地图”,将每条街巷的门牌编号熟记于心;为提高分拣速度,他反复练习,从最初的每分钟15件提升至45件,创造梧州邮政分拣新纪录;为保障寄递安全,他自学安检知识,练就“看包裹识违规品”的绝活,累计检出各类禁寄物品300余件。

2019年,朱哲在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快递员职业个人三等奖,成为广西邮政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揽投员。面对荣誉,他说:“技术没有终点,客户的期待就是我前进的方向。”

2022年,以朱哲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让他完成了从“独行侠”到“领头羊”的转变。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传帮带”培训,培养出12名“星级揽投员”,团队获得广西邮政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一线成长起来的劳模工匠,朱哲把握基层需求,牵头制定《城区揽投服务规范》,细化36项服务标准;积极参与“工会驿站”建设,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暖心服务;开展30余场“劳模精神进基层”宣讲活动,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针对行业痛点,朱哲推动推出法院专递“三天五投+全程跟踪+限时反馈”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法院专递的送达时效;优化生鲜农产品包装技术,降低荔枝、龙眼等水果邮件的破损率,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从普通快递员到全国劳动模范,朱哲用多年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非凡光彩。如今,他每天依旧提前到岗,将包裹尽快送到客户手中,用行动诠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

(供稿/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



人物名片

朱有敏

广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北海合浦营业部快递员

全国劳动模范

城市脉络中的“快递信使”
“只要用心,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每天清晨7点,当第一车快递抵达广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北海合浦营业部时,快递员朱有敏便开始了他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只见他熟练地爬上工厂仓库的卸货平台,将快递装车,清点完货物数量后,再开着厢式货车或三轮车,将快递送达目的地……从小车到大车,从小件到重货,入行10年来,朱有敏派送的快件数量超过50万件,日均派送约300件。

合浦县的大街小巷,在朱有敏大脑里就像一张“活地图”。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这座城市的变化了如指掌,从城市建设带来的出行变化,到季节更替带来的商品变化,再到电商发展催生的新需求,他都能娓娓道来。每天分拣快递时,他一边快速分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天的配送方案,不需要导航辅助,他总能规划出最优配送路线,用最短的时间把快递送到客户手中。

从成为快递小哥的第一天起,朱有敏就一直积极探索如何与客户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关系。全力以赴满足客户需求,是他在多年工作中探索到的答案,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标准。根据客户的需求,他不分上下班时间,随时上门收发快递;电梯故障时,他默默扛起沉重的大件包裹,爬楼梯送到高层客户家中;针对不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群体,他耐心协助填写运单,让快递顺利寄出。他曾骑行50公里,只为将药品及时送到独居老人手中,也曾微笑面对客户对工作的不理解,用微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正是由于这份用心与尽心,他始终保持着99%的准确率和零差评的纪录。

入行至今,朱有敏从一名普通快递员成长为行业标杆,先后获得“最美快递员”“全国邮政行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2023年12月,“朱有敏工作组”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广西邮政快递业第一个以快递小哥名字命名的工作组。

“我从未想过送快递能获得这么多认可。”朱有敏说,“这份工作让我明白,只要用心,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在合浦县的大街小巷,这位快递员仍在用他的快递车,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暖故事。

(供稿/北海市邮政管理局)


向劳模致敬

向先进学习

祝所有劳动者节日快乐!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