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媒体信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漓江守航人——在会“呼吸”的河流上守护百里黄金水道

2025-10-10 20:30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作者:白开荣 唐艳兰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漓江是会呼吸的河流。”站在船头,老航标员周文凝视着水位尺上不断变化的刻度说道。作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漓江的水位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丰水期江面宽达200至300米,水深超2米;而进入9月后,这条河流便缓缓“收缩”,迎来长达7个月的枯水期,浅滩段水面宽度缩减到30至50米,深处水深仅70至80厘米。



桂林漓江航道。(蒋钊 摄)


在这张一收一缩的“呼吸”间,一群漓江守航人承担着守护这条百里黄金水道安全的重任。九月的清晨,桂林航道养护中心的工作船已经在渐窄的水道上开启一天的忙碌 ,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更换适配枯水期的航标。漓江航道是山区航道,为适应航道狭窄、水位暴涨暴落的特点,时值洪水期使用圆柱状的钢质杆型航标,时值枯水期则使用PE材质锥型浮鼓样航标。每到洪水期与枯水期相互转换的时间段,航标员们都要根据实际水位和天气情况,组织更换对应种类航标,以保证航标为来往船舶提供更为精准的航行指引。

清晨6点,天刚亮,桂林航道养护中心阳朔航道站“航道管理516”号工作船就逆流而上,开始巡航检查工作。“为避免影响航运,我们要赶在从桂林下来的游船到达巡航终点——杨堤之前,完成巡航任务返航。漓江枯水期从9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底。水位每下降一厘米,我们的心就紧一分。”周文指着正在安装的锥形航标说,“枯水期江面宽度只有丰水期的四分之一,受过往游船上航冲滩扰动河床等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滩险处水深有时不足60厘米。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这条‘收缩’的河道上航行,为每一艘游船‘划’出安全的通道。”他双手紧握着船舵,目光始终紧锁着前方蜿蜒的河道。

航标员们合力将杆型航标拉上航标船。


上午7时许,第一座待更换的航标出现在前方。逆水行船,“航道管理516”号的行船速度必须慢而稳,并在预定位置精准停船开展作业。阳朔航道站站长骆乾云和两位同事站在船头,手里攥着挂钩,准备用最快的速度将钢制航标拉上来。“航标藏在水下的部分有2米深,要拉住浮标与链条处才能用上劲,否则在这么急的水流作用下很容易失去重心。”骆乾云一边叮嘱,一边将挂钩抛向航标。

航标员们在巡航完成后将旧航标转移上岸。

“钩住了!拉!”没有多余的话语,几位航标员合力将沉重的航标拉上船,解开链条,并将锚石系到新的浮鼓航标上。随着噗通的水花声,红色的航标被抛投出去,稳稳漂浮在绿水青山间,开始了它的航道守卫使命。被替换上来的老航标不仅撞痕累累,水下部分更是长满了褐色的水草、藻类和贝类附着物,航标员顾不上歇气,立刻拿起工具清理。


更换完航标后航标船驶向下一个目的地。

“顺流方向左侧放白色航标,右侧放置的是红色航标。红色白色航标之间的江面就是安全航道。我们要让它们一眼就能被看见。每次巡航要及时把航标上的水草等杂物清理干净,被撞坏的航标要第一时间更换。”周文从后视镜里望着身后从桂林磨盘山码头发船顺流而下的游船队伍微笑着说道,并驾驶着“航道管理516”号加速返航。从1992年至今,周文在航道航标养护岗位上坚守了33年,从青涩学徒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的青春早已与漓江的流水融为一体。

黄刚平在晨光中操作挖掘机进行航道疏浚工作。

在漓江的守航队伍里,还有很多像周文、骆乾云这样的人......大圩航道站站长何家富,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漓江水情,结合天气预报、上游来水情况预判航道变化。他和同事们都练出了 “看水色辨水流、凭经验测水深” 的独门诀窍;57岁的黄刚平,更是漓江航道的 “定海神针”,他连续多年考核优秀,身兼航道疏浚处疏浚维护组组长、轮机长、挖掘机操作手等多项岗位职责,并荣获“桂林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每年7月到次年3月,是黄刚平和同事们应急驻滩守点的日子,吃住在船上是常态。漓江卵石河床容易形成“堆子”阻碍航道,他们要时刻盯着江面,发现问题立刻处置;每逢国庆、中秋、元旦、春节这些阖家团圆的日子,别人往家赶,他们却往船上走,用自己的“缺席”换来了万千游船的顺畅通行。

航标员周文守望着江面。




阳朔航道站的6人班组,一年要更换航标100余座次,巡航里程超过8000公里。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桂林航道连续多年实现“无航道航标责任事故、无安全责任事故”的亮眼成绩,为漓江航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在这些守航人心中,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一条会“呼吸”的河流,更是一幅流动的世界级山水画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用坚守让每一艘游船都能安全穿行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人间胜景中。而他们,也成了这幅山水画卷里最动人的一笔。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