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新媒体信息

壮韵天工丨巧解千钧:子材大桥旧桥的精密“谢幕”

2025-10-20 18:30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作者:平陆运河集团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桥梁工程领域,修建一座桥是对创造力的礼赞,而安全拆除一座桥,则是对智慧与技术的终极考验。当这座桥还是国内较为少见、结构如满弓般紧绷的“自锚式悬索桥”时,这场拆除任务便升级为一场“首次破局”的巅峰挑战。

钦州市子材大桥旧桥横跨钦江,以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命名。如今,因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的建设需求,这座大桥迎来历史性时刻——这不是落幕,而是新生的序章。


01
挑战:紧绷之弓的力学挑战

子材大桥旧桥地处钦州市中心,全长约920米,宽36米,是城市东西主城区的交通枢纽。其特殊之处在于桥型——国内少有的自锚式悬索桥。

“它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平陆运河桥梁10标项目总工程师于涛道出了核心挑战。自锚式悬索桥的巨大拉力不传入大地,而是全部由主梁自身承担,形成封闭且紧绷的力学平衡体系。

这意味着,拆除工作绝不能“一破了之”。任何一步失误都可能打破脆弱的力学平衡,导致桥体构件失控崩飞。面对国内没有同类桥梁拆除先例的困境,团队唯一的出路是开创一套全新工法。

子材大桥旧桥受力情况演示动画。




02
破局:托举之手的精密掌控

理论方案确定后,团队打造了两个开创性系统:可靠的“托举之手”和灵敏的“感知神经”。

“托举之手”是架设在桥下的巨型临时承重骨架——200台液压千斤顶同步向上顶起桥身,另有200台机械千斤顶作为“安全锁”随时待命,共同托举这座重达2.6万吨的“钢铁巨物”。

“松弦”过程更是将精度做到极致。团队用8台专用智能千斤顶开展“外科手术式”操作,通过特制“接长杆”连接至深埋的螺母,一丝一丝旋转螺母回退,让吊索力平稳释放。整个过程精准到毫米,如同在微观世界里“挪动巨象”。 

万能支架系统。

确保这一切可控的,是遍布全桥的监测系统——棱镜、应力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数据,与精细力学模型比对。“每拆一根吊索,我们都会监测相邻构件受力变化,必须与理论计算完全吻合才推进下一步。”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袁明阳介绍。




03
匠心:细节之处的人文温度

面对复杂结构与城市环境,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全过程。

拆除主塔时,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搭建数层高的立体防护网,为桥体穿上“钢制防护衣”;将施工时间严格限定在居民休息之外的时段;为还原桥梁原始施工细节,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辗转联系到二十年前参与建桥的班组长,为精准拆除提供了关键技术依据。 

子材大桥旧桥拆除主塔浮雕。

历时七个月,这场与结构内力的“无声博弈”终于圆满落幕。当最后一段主缆被平稳割下时,其中一截被钦州市博物馆郑重收藏——它不仅是一座桥的“遗物”,更成为记录城市奋斗与时代更新的永恒见证。 



这座以民族英雄命名的大桥,其拆除与重建恰似一次精神的传承。一个多世纪前,冯子材在这片土地上守护家国;如今,平陆运河建设者以同样的责任与担当,用智慧与匠心拆旧桥、建新桥,为两岸筑起“民心纽带”。 不同时空,同样使命;不同“战场”,同样坚守。桥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联通物理空间,更在于串联历史与现在,让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薪火相传。

子材大桥新桥建设施工现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