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特别是受疫情反弹等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影响,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注重防控风险,始终注重回应关切,始终注重提升品质,扎实推进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交通建设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全面实现,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南宁至崇左高铁开通运营,达到现代化水准的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投入使用,全球一流U型工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西江航运干线双线船闸全线贯通,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速排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多项交通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力推动交通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完成了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开启新时代运河建设元年。自治区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12次召开会议和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关于同意建设平陆运河的决议,举全区之力,精心组织、精细管理,打好“先头仗”。我厅充分发挥自治区运河办牵头抓总、协调各方作用,会同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强化调度,高标准开展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工程设计等编制和项目用地、涉水专题、土石方综合利用等28项重大专题研究,以及项目法人筹建工作,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手续。2022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项目立项;6月平陆运河集团注册成立,7月可研报告获批,8月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勘察设计获批,实现实质性开工、持续性建设,12月项目整体初步设计获得批复,近期广西与交通运输部共同建立平陆运河项目部区会商会议机制,为实现项目全线动工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的规划建设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特别是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关心指导。这项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凝聚全区各族人民多年期盼、桂运所系的世纪工程拉开建设帷幕,百年梦想照进现实。湘桂运河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我区牵头推进3项专题和共同推进1项专题均已通过验收,项目研究取得了新成果。
二是历史性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我区从1993年开始建设高速公路,1997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3年、2008年分别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和2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12年实现市市通高速公路;2014年自治区作出县县通高速的重大部署,按下了建设“快进键”;2018年自治区批准实施《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再次掀起建设新高潮。近五年,全区累计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超7300公里、建成里程3000公里以上。2022年,田林至西林、南丹至下老、信都至梧州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西林、天峨、苍梧县正式迈入“高速时代”,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成为广西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923公里,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在建和建成总里程近1.5万公里,通车总里程排全国第六,在山岭连绵、丘陵盆地间打造了一个“高速平原”。建成高速公路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共31条,“通江达海、出边出省、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加快建成,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三是综合交通建设投资再创历史新高。抢抓机遇,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交通建设资金,获得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16亿元、政府债券338.52亿元;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推动平陆运河等11个交通项目获得投放149.99亿元,占全区额度的75%;指导交通企业运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集建设资金1325.7亿元;完成8个高速公路、铁路、校区建设等PPP项目招标工作,撬动投资约1345.85亿元。全区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280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七成;其中公路水运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三,为全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超2000公里,全面铺开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南宁至崇左高铁开通运营,新增高铁营业里程121公里,实现崇左市通高铁;首座集民航、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投入运营,首个以PPP模式建设的沙河至铁山港东岸铁路支线项目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可研前置要件基本完备;全球一流U型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红花和西津二线船闸建成通航,实现西江航运干线双线船闸全线贯通,全区港口新增年吞吐能力超3000万吨;世界最大跨径拱桥龙滩特大桥钢骨架成功合拢,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全面进入主缆架设阶段,大风江大桥提前实现上部结构施工,国内首个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开工建设。建成普通国省道二级公路252公里,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1000公里、危桥改造296座、公路灾害防治347公里、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1762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73%、二级公路以上比重达76.3%,一二类桥梁比例达82%。完成新改建乡村道路7484公里、改造桥梁60座、防护工程4008公里,通自然村(屯)硬化路3348公里,加宽自然村(屯)道路1573公里,新增3948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四是交通物流主要指标稳中向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物流保通保畅联动机制,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全区无关闭关停的车站、码头、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邮政网点,完成铁路货运量9805万吨、水路货运量4.03亿吨、民航货邮吞吐量16.4万吨,同比增长7.5%、6%、6.5%;公路货运量16.3亿吨,同比下降3.4%;港口货物吞吐量5.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27万标箱,同比增长2%、14.8%,其中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同比增长3.7%、16.8%;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7万吨,同比增长207%;开行海铁联运班列8820列、中越跨境班列2182列,同比增长44%、14.6%;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5.7亿件,同比增长3.1%,其中农村地区寄出快件超6400万件,同比增长近30%;快递与包裹揽投量超42亿件,带动产品销售消费超3000亿元,居西部第二。我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获得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北海市推行“白名单、绿通道、红网格”三色管理措施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五是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显效。建立“直通车” “白名单”等制度机制,用好纾困政策,出台实施交通物流专项贷款、航线补贴、减少交通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缴纳比例等系列措施,加大帮扶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减免税费和争取各类补助资金、金融支持超1000亿元,惠及交通运输市场主体1.82万家。全面落实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绿色通道”等系列优惠政策,共减免车辆通行费、港口收费45.24亿元,免除运输企业站场建设资金占用费4300万元,盘活存量资金3500万元补助市县汽车客运站疫情防控成本支出,划转下拨疫情应急运输补偿经费477.94万元;实施道路运输驾驶员免费继续教育,减轻货车司机负担2840万元;支持中交贵隆、龙光贵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通过转让股权形式盘活公路资产,盘活存量资产50亿元,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定发展。实施以工代赈重点项目66个,吸纳务工人员6万多人,引导项目沿线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六是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全区道路水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9.1%、23.7%;铁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6.2%、63.6%;交通工程建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9%、71%,百亿元投资事故率和死亡率同比下降63%、74%;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避险“黄金六步”和“四警句”创新宣传取得显著成效,“次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5.7%、14.3%;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协助圆满完成“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立足战疫情、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高效应对局部突发疫情和恶劣天气,组织修订3个自治区专项应急预案和11个部门预案,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79次,筹备建设75个应急物资中转站和接驳点、分拨场地,指导百色、北海、东兴等疫区开展应急运输保障、口岸通关、隔离转运等工作,先后组织运输车队运送抗疫物资驰援新疆、海南、上海、贵州等地;投入一线抢险人员约6万人次,抢通普通公路727条1035段、高速公路23处,强降雨期间全区未因交通基础设施灾毁导致人员伤亡或二次灾害。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全区交通执法结案、罚没同比增长35%、14.3%,其中自治区本级结案、罚没同比增长246.5%、423.9%;交通运输执法案卷评查平均成绩排全国第9位,精准执法体系化监管创新做法获得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深入开展重大涉稳问题和道路运输领域涉稳问题专项治理和化解工作,全面加强货车司机等群体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发展保持安全和谐稳定。
七是行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北部湾港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广西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规划取得重大进展,民航、综合运输、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智慧绿色交通等一批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广西高速公路条例》《广西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任务跟踪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激励政策措施(试行)》《广西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深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广西支持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颁布实施,出台59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交通运输部考察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开展《广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研究》等工作,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群联合调度系统平台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广西交通设计科普馆获批全区首个国家交通科普基地,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获得广西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三桥荣获国家钢结构金奖,得到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致信祝贺;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获得第六届主席质量奖,广西交通技术学院荣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赛项国际优胜奖、全国二等奖,普通国省干线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首次成功应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全年获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36个、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一,组织推荐49个交通科技项目成为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26项行业地方标准通过立项,发布行业广西地方标准24项,均创历史新高,行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迈出新步伐。
二、2023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23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交通运输部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保障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创新为要、环境为本,始终做到防控风险、回应关切、履行职责、提升品质、寻求认同,加快构建“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努力当好广西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动全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努力在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好答卷,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广西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保安全、防风险、扩投资、保畅通、调结构、稳市场”。
保安全,就是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保持“双降”。防风险,就是要防风险于未萌,化风险于将现,牢牢守住交通运输经济风险底线、安全生产底线、生态环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稳定发展底线。扩投资,就是要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年内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000亿元以上,服务保障“三稳”。保畅通,就是要全力保通保畅综合交通物流网络,促进网络提质增效,有效提升物流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年内完成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和民航货邮吞吐量均同比增长5%以上,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开行海铁联运班列突破9000列,海铁联运集装箱达45万标箱,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调结构,就是要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大力促进行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取得新进步。稳市场,就是要大力提振行业恢复发展信心,稳住交通运输市场预期。
2023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落实,着力保障高质量建设交通强区。
一是高水平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制定《广西建设交通强区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度,建立健全交通强区建设试点工作运行机制。抓好5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工作落实和中期评估,推进第一、第二批交通强区建设试点,认真总结评估,形成和推广一批试点成果,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效应。二是高质量落实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做好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加快推动出台《北部湾港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北部湾港集疏运体系规划》,引领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建设;开展编制《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修编》,优化调整普通公路省道网。三是高标准开展规划研究。加快《平陆运河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广西过江及沿江通道规划方案研究》《北部湾港现代航运服务中心规划研究》等专项研究,完成《广西衔接长江经济带和西江干线过江综合运输通道研究》《广西交通强国建设示范—西部陆海新通道研究》,为服务对接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抓项目稳投资,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
全年力争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000亿元以上,其中铁路290亿元、公路2350亿元、水路300亿元、民航35亿元、邮政10亿元、轨道交通20亿元。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按照“强储备、抢开工、促在建、保建成、重品质、抓保障”的思路,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局面,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稳增长。铁路方面,加快建设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崇左至凭祥铁路、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等7个项目,建成通车贵阳至南宁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加快推进南宁经桂林至衡阳新高铁、云桂沿边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铁、大塘至吴圩机场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等项目。公路方面,加快建设连山至贺州、岑溪至大新公路横州至南宁段、北流至化州宝圩广西段等81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平南至武宣、上思至防城港等10条高速公路,建成里程9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加快推进超1000公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G80广昆高速公路南宁至百色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龙门跨海大桥等项目建设,建成普通国省道二级公路34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8%;实施高速公路大中修超600公里、优等路率超95%,普通国省道大中修900公里、优良路率达74%以上。水路方面,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全面铺开枢纽和航道建设;认真落实平陆运河部区会商会议精神,争取政策资金等更大支持;加快建设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北海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等22个项目,建成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防城港赤沙作业区20万吨级码头1号2号泊位等8个项目,新增吞吐能力4000万吨;开工建设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啄罗作业区4号泊位等7个项目,复工建设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加快推进防城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钦州港进港航道、长洲枢纽五线船闸、大藤峡枢纽二线三线船闸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湘桂运河前期专题研究工作。民航方面,加快推进南宁吴圩机场改扩建工程、贵港机场、乐业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建成南宁机场空侧转运中心及国际待运区工程;开工建设南宁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防城港机场、贺州机场、南宁区域管制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轨道交通方面,开工建设南宁市轨道交通6号线,加快建设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东段)。邮政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推动一批市级邮政快递枢纽建设。综合枢纽方面,开工建设贺州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建成贵港市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南宁伶俐物流中心和融水水东汽车客运站。
我们要紧紧锚定目标不动摇,创新思路,全力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一要抓保障。用好用足国家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和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亚投行、新开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债券等对交通运输投入;规范运用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发展,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交通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等要求,提升项目前期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合力加快用地、环评等前置专题报批,破解用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强管理。充分发挥公路水运前期、PPP、运河等专班作用,强化项目清单化精细管理,加强合同履约检查,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和要素需求,认真排查和优化项目设计方案,避免盲目追求“更宽、更直、更快”的“低效”投资,推动规划项目加速落地。我们要代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行好平陆运河集团出资人职责,强化出资人和行业监管;平陆运河集团要全面贯彻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要求,全力以赴打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同时要有效防控风险,加力创造效益,全力打造一流企业、一流团队。三要提品质。坚持以工程质量安全耐久为核心,强化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从前期谋划、要素配置、队伍选择、过程管控到运营养护协同,全方位从严要求,全链条从严控制,提升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力争平陆运河纳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品质工程和施工精品工程,推动更多交通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级质量奖项,鼓励更多企业和项目在质量管理上获得社会更多认同。
(三)突出提质效降成本,着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交通物流高效顺畅。围绕内提质效、外保安畅的总要求,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确保突发情况下运行稳定;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网络稳定运行,实施服务区服务提升和收费站疏堵保畅专项行动,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优先便捷通行、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四优先”,提升铁路、民航服务保障能力,畅通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广使用国家标准化多式联运运单,持续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稳定开行陇桂、陕桂等直达班列,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越班列、中欧班列高效衔接,开行集拼集运货运班列,扩大海铁联运规模和覆盖范围,发展铁路重载直达、班列直达、高铁快运等铁路货运方式,力争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突破9000列。持续打造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符合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范围城市申报补链强链建设。推行北部湾港“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模式。加大南宁吴圩机场全货机引进力度,开辟新货运航线,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12万吨。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加大35吨敞顶箱推广和运输组织力度。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转节点建设,深化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三是提升客运出行品质。深化实施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行服务。鼓励和规范发展道路客运定制服务。做好南宁、柳州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动态评估,加快桂林、贵港公交都市创建。全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试点,推动提供充电基础设施“随手查”服务,探索联合创建一批文明旅游景观公路。加快实施高速公路“阳光救援”行动,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广西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工作要点,创新民航客运“干支通、全网连”服务模式,推动国际航空客运航线航班和客运量恢复增长,力争恢复东盟重点城市航线12条以上、每周航班量恢复27班以上,南宁、桂林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和始发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5%以上。四是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出租汽车改革,规范网约车管理,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做好网络货运企业和网约车线上服务认定工作。开展小型船舶、渔船检验制度创新试点。五是推动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交旅融合发展,鼓励既有道路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发展定制化运游服务,深入开展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加快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综合交通项目。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支持枢纽经济、路衍经济等新经济发展。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培育航空快递、高铁快运等新增长点。
(四)突出扩开放促合作,着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
一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做好与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十四五”相关规划衔接,围绕接断点、补短板、破瓶颈,加快畅通三条主通道。加快建成服务全国、覆盖东盟的航空物流网络,布局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制造等航空产业,打造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全力建设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培育集装箱航线,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海关、铁路、港口等“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统筹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宁陆港型、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柳州生产服务型、凭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促进通道沿线产业集聚发展。多渠道呼吁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对广西倾斜支持。二是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认真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合作备忘录》要求,强化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民航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加密“贵港—珠三角”集装箱航线,推进粤桂交通运输互联互通。三是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从国家层面协调越南加快通往广西口岸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沿边公路G219广西段升级改造,打造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有序恢复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和直达货物运输,推动新增爱店等国际道路运输车辆通行口岸,新增南宁—爱店口岸(中国)—峙马口岸(越南)—河内等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合作,发展至GMS国家间的跨境直达货物运输。扎实推进“快递出海”工程。继续办好中国—东盟民航合作论坛,积极筹办世界运河论坛。四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完成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里程6300公里、硬化路里程2500公里、安防工程1900公里、危桥改造130座,新增8000个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农村公路中等及以上比例超80%。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继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深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持续推进抵边自然村直接通邮,建设一批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引导县级公路客货运站场、乡镇运输服务站升级改造为“客货邮同站”,打造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持续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镇客圩渡船舶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积极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五)突出防风险保安全,着力营造平稳有序交通运输环境。
一是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重大风险。完善重大风险“一张图”, 加快构建交通运输行业重大风险工作体系;强化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营、城市客运、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常态化推进公路水路反恐怖防范和乱象治理,用好12328热线等平台渠道,加大对举报事项的核实力度,切实保障从业人员、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行业稳定。二是高水平建设平安交通。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持续巩固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年、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成果,强化长途客运、地铁运营、危化品运输、大件运输和重点水域等安全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科技兴安,推进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建成167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实现自治区、市、县治超信息平台三级数据对接。深化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推动公路铁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统筹抓好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治理,重点推动61处道口“平改立”建设,实施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创建公路安全精品路线。持续推进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继续实施危旧桥梁(危隧)改造、公路灾害防治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和安全性。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重要桥梁隧道重大事件快速响应、快速抢通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广西(南宁)储备中心,形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9+N”应急救援体系。做好极端天气预警预防和防灾减灾救灾交通运输工作。三是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工作。严格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指导行业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厅机关内部疫情防控,强化从业人员防护,确保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平稳转段、有序运行。
(六)突出激活力增动能,着力打造智慧绿色交通。
一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深化交通运输技术创新,加强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宏观管理与统筹协调,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出台实施《广西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强基补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配套政策措施和《广西智慧绿色交通试点实施方案》,评选6个以上智慧交通项目;围绕5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技术标准,培育创建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研平台;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创建中国—东盟(广西)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广西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研究提出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方案,加快推进平陆运河智慧航道工程等4项新基建重点工程,以及12个交通强国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建设,强化港航基础设施建养运行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进一步打造“数字上的执法”;持续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智慧通航服务平台。二是大力建设绿色交通。深入落实《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加快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持续扩大“散改集”规模,打造3~4个(条)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和精品路线,力争完成铁路货运量超1亿吨、公路货运量17.1亿吨、水路货运量4.2亿吨、民航货邮吞吐量17.2万吨。全面实施《广西公路水路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制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建设细化工作方案和考核评估体系,评选3~5个绿色交通试点项目,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超80%,做好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含网约车)比例达90%以上,加快淘汰57座客车、卧铺车和1万辆以上的老旧燃气柴油货车,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和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加快改造船舶岸电受电设施,常态化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实现港口船舶污染物监管系统上线运行。
(七)突出优服务强治理,着力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
一是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持续加强“铁公水机邮”运输协调管理。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完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厅属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交通运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养新模式,开展“建养一体化”研究,逐步推进公路小修保养市场化。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路长制”长效运行机制,管理养护达到“五个100%”。二是不断优化行业营商环境。指导行业市场主体用足用好现有纾困政策,研究出台行业纾困解困优惠和扶持政策,促进交通运输业加快恢复发展。开展减税降费提质行动,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组织开展规范公路水运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扩大电子证照适用范围,继续保持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成功办理率全国领先。优化城乡公交化改造审批流程,及时督促发放政策性补助资金。推进“司机之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运营。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和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三是积极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推进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研究建立交通信用制度框架,健全完善信用信息目录、分级分类监管和联合惩戒措施清单等制度,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四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推动《平陆运河保护和管理条例》《广西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广西航道管理条例》列入自治区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完成行政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修订,全面实施首违不罚、轻违免罚,提高非现场执法比例;开展交通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八)突出抓党建转作风,着力建设清廉广西交通。
一是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扎实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局面。二是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形成与交通建设成就和运输服务效能相匹配的干部人才成长局面。坚持好干部标准,配齐配强厅机关中层干部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加大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创新人才工作,实施广西交通运输人才工程,建立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推优机制,开展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科技英才、科技领军人才、交通工匠、技术能手等评选,以及人才培养基地认定工作。扎实推动厅属院校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用好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等载体,持续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排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巩固党支部创建达标成果,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持续推进“一党建一品牌”活动,以点带面推进系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四是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建立完善机关政治生态研判机制;组织开展政治“体检”,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全面深化清廉广西交通建设。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监守自盗、知法犯法、为师无德”等案件严肃查处,广泛警示。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扬正气,形成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高质量推进厅党组第二个五年巡察工作。五是持续提升行业软实力。强化新闻舆论工作,持续讲好广西交通故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及时有效处置风险隐患。统筹抓好群团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争打造2~3个全国文明单位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责任落实,加大对重点任务的经费保障。加强离退休干部、信访、审计、建议提案、国有资产等工作,提高政务运行能力,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