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非凡之年。
2019年,广西成为国家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之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22.4亿元。高速公路开工里程近1000公里,在建里程达到2800公里,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如期与全国同步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农村公路全面实施“四建一通”工程,三年投资742亿启动1.4万个项目,创下投资和建设规模的史上之最。全区全面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广西首条自主审批的时速350公里的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同比增长34.6%,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绩效考评首次荣获一等等次。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具体体现在九个方面:
(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启新征程。
交通强国,广西先行。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时代机遇和发展关键期,构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广西综合交通大部门体制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区交通运输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厅直属事业单位职能调整到位,实现政事分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普通公路路政执法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市级、县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三定”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人员转隶等工作进展顺利。二是引领高质量发展规划蓝图加快绘就。服务“三大定位”新使命,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统筹开展事关长远的规划研究,拟定《广西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广西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草案,启动《广西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和《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广西建设交通强国做好顶层设计。三是交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印发《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和建设模式 加快推进广西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功设立1000亿元的交通投资基金,筹划组建500亿元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全年争取中央车购税和港建费补助资金87亿元、自治区政府债券等财政资金安排“四建一通”及高速公路建设补助85亿元,发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65亿元。以债券、基金为杠杆,以“资源换资金”等多种方式,带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约800亿元投入我区公路水运建设,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
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抓项目、持之以恒促发展,发挥重大项目指挥长制度、厅际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采取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代办、重大项目定期调度督查、特殊项目专班跟进等措施,全面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2.4亿元,同比增长29.73%,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0个百分点,成为广西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和“强引擎”。其中,铁路143.65亿元,公路水运1028.26亿元,民航16.2亿元,邮政5亿元,支持系统29.24亿元。铁路方面,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实现开工建设,柳州站站房扩建工程、柳州动车存车场工程建成,贵阳至南宁铁路等4个项目稳步推进。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实行前期工作代办制,半年内基本完成54个项目4383公里的可研和初步设计;新开工项目13个956公里,项目个数和里程创历史新高;续建项目19个2152公里;建成项目7个644公里,停工多年的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提前至2019年建成通车;新增昭平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率达92%。路网建设新开工项目27个1138公里,续建118个3228公里,建成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等24个项目754公里。农村公路新开工4499个项目8688.5公里,完工4670个项目8828.7公里。水运方面,开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等9个项目,续建27个项目,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工程等4个项目,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719万吨。民航方面,北海机场站坪扩建工程实现开工建设,玉林福绵机场飞行区、南宁机场国际物流单一窗口服务中心通过验收,梧州西江机场建成使用。邮政方面,建成村邮站1.2万个,村邮乐购站点1.18万个,全面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枢纽方面,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园区、梧州龙圩综合客运枢纽站、南宁凤岭综合客运枢纽站(一期工程)等枢纽项目以及百色地州、胡润等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顺利建成。
(三)交通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
一是“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交通短板,投资742亿元分三年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其中54个贫困县546亿元,占比超过70%,实施项目约9700个。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4210.6公里;全区新增33个乡镇通二级或三级公路,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率达76%;完成窄路加宽3191.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328公里、改造危桥182座;全面完成“畅返不畅”整治任务,整治2276公里,25个乡镇、464个建制村公路恢复畅通;全年新增1076个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9.43%。二是交通扶贫模式有效拓展。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平南县、凤山县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县分别达到5个和22个。发挥示范县典型引领作用,带动各地拓展“农村公路+产业、+旅游、+文化”等富民新模式,直接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公路建设养护,有效拓宽群众脱贫致富路。三是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厅本级定点帮扶罗城县8个贫困村,增派4名驻村工作队员冲刺精准扶贫攻坚;落实扶贫资金100.12万元,重点实施生态鱼养殖、肉牛养殖、村屯亮化工程等15个项目,帮扶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年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890人次,做实做细“一帮一联”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活动;助力8个帮扶村488户1858人实现脱贫摘帽。
(四)运输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完成862套ETC门架、1511条车道和328套入口称重检测系统建设改造,如期完成广西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升级改造及联调联试,累计发行本籍车ETC用户423万户,ETC安装率70%以上,高速公路入口客车ETC使用率80%以上。2019年12月16日零点,全区顺利实施高速公路入口货车称重检测,比国务院原定目标提前15天。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区16个省界收费站与全国同步取消,广西高速公路正式接入全国联网收费系统运营。二是运输结构调整实现预期目标。“公转铁”“公转水”保持增长态势,铁路货运量1.19亿吨,同比增长13.2%;水路货运量3.2亿吨,同比增长5.84%;公路货运量16.5亿吨、货物周转量286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54%和6.77%,铁路、水运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比重逐年提高,符合运输结构调整预期。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3.7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9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7%、34.2%。集装箱多式联运量33万标箱,同比增长37.5%。三是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铁路旅客发送量1.22亿人,同比增长6%。公路客运量3.45亿人,同比下降4.4%。水路客运量770万人,同比增长10.5%。民航客运量2903万人,同比增长5%。检验船舶13051艘次,其中新建船舶检验433艘,57.37万总吨,总吨增长77.1%,位居全国内河造船前列。安全引航船舶9095艘次,同比增长6.4%。桂林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完成国家验收。柳州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验收合格。14个设区市的城区和46个县城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普通国省道实施公路养护工程1125公里,建成40个服务区(停车区)。完成1.51万公里国省道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完善交通标志8461块,新建和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厕187座,建成“司机之家”3个。开行南宁至北京标杆动车,运行时间压缩了2小时46分;首开南宁至香港直达动车、桂林经南宁至丽江等动车,广西境内开行动车达到304对。北部湾港新增集装箱班轮航线6条,共开通46条。长洲水利枢纽双向过闸船舶货运量1.45亿吨,同比增长10.3%,实现十连增。全区民航飞行客运航线330条,全货机航线3条,通航国内外110个城市。首航南宁—胡志明往返货运包机航线,开行东盟的客运航线达28条,覆盖东盟10国22个城市,南宁机场东盟航线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广西首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金桂飞”正式开通。
(五)行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交通运输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加强交通运输地方性立法,修订出台《广西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完成《广西农村公路条例》起草以及《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公平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许可审批改为备案管理。下放省际、市际、毗邻县行政区域间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梳理我厅8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通过邮寄送达、网上办理等方式落实“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大力推进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普通货车“三检合一”和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全国联网。降本增效行动持续推进,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货车计费方式由计重收费调整为按车(轴)型收费,开展地方性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清理,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ETC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5%无差别优惠,进一步优化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港口作业费,公路水路领域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约21.2亿元。三是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出台“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等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交通新业态监管的制度办法,全区12个城市出台网约车配套政策。开展32项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规范编制工作,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10项、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指南8项。四是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信用交通省”建设完成中期考核,广西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完成建设,收集信息350万条,广西水路运输信用信息系统通过验收。五是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修订印发《绩效考评工作管理办法》,建立绩效考评奖惩规定,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以绩效管理为抓手,盯紧抓实各项工作,创新指标工作成效显著。
(六)对外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启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等关键项目,海铁联运和多式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取得重大突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年装卸能力由过去的每年15万标箱跃升至105万标箱。陆海新通道主干线物流规模快速扩大,北部湾港至重庆、四川、云南等3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2条北部湾港至东盟国家港口的班轮航线,以及首条至南美远洋直航航线。海铁联运班列开行2243列,同比增长94%,集装箱发送量11万标箱。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贯通欧亚大陆的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多式联运场站初步建成。二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体系加快构建。积极打造直达大湾区的高速铁路,南深高铁南宁至玉林段实现开工建设,玉林至深圳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两省区间每日图定开行高铁动车290列,实现“公交化”运行,全区11个设区市、10个县级行政区实现动车“一乘直达”广州。全面打造面向大湾区的省际高速公路大通道,玉林至湛江、贺州至连山等粤桂省际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西江“一干七支”航道网络扩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加快形成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空运和水运为支撑的全面对接大湾区的东融通道和连接大湾区与东盟的西部通道。三是合作交流多领域开展。推动多边运输协定下跨境运输(中国—老挝—越南)启动实施,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运输便利化,推动中越两国汽车运输协定和议定书实施,中国南宁至越南海防货运直通车正式开通运行,经友谊关、东兴口岸的中越国际道路货物直达运输和跨境自驾游实现常态化。北部湾港与缅甸仰光港缔结姐妹港,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省际通道规划对接,与广东、湖南、贵州省商定我区新增省际高速公路通道的接线和建设时序等事项。
(七)智慧交通绿色交通获得新突破。
一是智慧交通蓬勃发展。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广西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院挂牌成立,初步形成“三中心一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新格局。广西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数据处理能力每日可达10亿条以上;政务数据“聚通用”整合汇聚广西交通运输行业50个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广西单项工程建成。北部湾港港口基本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运营一体化管控。31个高铁车站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电子客票,旅客实现“无纸化”乘车。31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1079条出口收费车道实现通行费手机移动支付。二是绿色交通成效显著。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中国海油合作共同推动LNG应用,南宁港、贵港港水上加气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建设港口岸电设施83套,沿海港口100%完成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全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桩576个、新能源公交车1324辆,注销淘汰重型老旧柴油货车4628辆。全区干线公路绿化率超过80%,打造2万多公里“绿色长廊”,柳南绿色公路示范项目成为全国绿色公路典范。三是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申报23项交通科研课题,钦州至北海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百色至靖西高速公路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池至都安、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项目获李春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5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其中“绿色高性能复合式路面成套技术”获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
(八)平安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年我区发生涉及人员死亡的道路客货运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2%、21.69%。发生较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3.64%、68.29%。全区未发生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一是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制定港口重大危险源管理指南等一批制度规范,建立交通运输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安全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牵头建立厅际治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合执法、协同监管机制,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3.77万辆次,卸载货物91.21万吨。第四季度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率约为2.63%,“百吨王”车辆数约为0.22万辆次,同比分别下降78.44%和95%,其中12月超限超载率降至1.11%,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降至5%的目标。深入开展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通过“路地联动”,建立“双段长”工作机制,短短2个月整治隐患3672处,提前完成综合治理任务。开展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公路桥梁隧道和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实施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安装减速带228个。实现2.12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并上传数据,7014辆城市公交车完成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安装改造。开展船舶救生设备专项检查,核查船舶6040艘,更换救生衣超7万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监管排查,及时收集上报涉黑涉恶涉乱线索202条。二是安全监管模式持续创新。启动广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等3个试点工作,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公路公众责任险制度初显成效。兰海高速边坡监测与预警系统入选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重点推荐案例,企路警“保畅四个一”模式等5个案例入选“优秀案例”。三是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活动期间的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组织开展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运输服务,妥善应对台风“木恩”“韦帕”等极端恶劣天气和“10•12”玉林北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九)党的建设谱写新篇章。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分5个专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成果19项;5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检视出问题579个,认真抓好整改;在落实中央和自治区“7+3”专项整治基础上,结合全区交通运输实际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问题、出租汽车网约车乱象、“百吨王”违规超限超载等4项专项整治,按时完成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任务,主题教育做法和成效得到中央和自治区指导组的高度认可。二是正风肃纪成效明显。认真开展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印发《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对4个直属处级单位开展政治巡察,实现对46个直属处级单位政治巡察全覆盖,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和扶贫领域“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工作;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十八大以来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的人和事,有效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各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机构改革后及时选拔任用一批领导干部。完成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和纪委班子换届,调整充实部分直属单位班子。深入开展“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好干部”选树工作,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群团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凝聚行业发展合力。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新风采。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牢舆论宣传工作主导权,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广西交通运输70周年发展成就、“我家门口那条路”广西展示周等一系列宣传报道,讲好交通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获评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首批1+X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广西交通技师学院获批“广西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在校生突破万人。高速公路伶俐路政执法大队等4个单位获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北海船舶检验局等3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系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7项,自治区级奖项6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