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自2015年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启动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会同专项活动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活动各类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情况良好。
截止2016年10月31日,全区新增983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完成道路硬化活动两年总任务目标(1000个建制村)的98.3%;累计建设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6972.36公里,完成“生态乡村”道路硬化活动两年总任务目标(7500公里)的92.96%;新增通农林场分场道路硬化完成建设648.733公里,完成总任务目标(500公里)的129.75%。
同时,完成5123个村屯内主干道硬化,完成总任务目标(5000个村屯)的102.46%;完成通屯屯级道路硬化10025.73公里,完成总任务目标(8000公里)的125.32%;改造农村公路四、五类大、中危桥103座,完成总任务目标(100座)的103%;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整治隐患里程4765.85公里,完成总任务目标(3000公里)的158.86%;新建1188个建制村便民候车亭,完成总任务目标(1000个)的118.8%;加强农村客运一体化建设,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2.49%。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水泥路不仅让当地老百姓出行更方便,而且带来了致富机会。如今,全区各地乡村道路纷纷变身产业路、致富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河池:扶贫攻坚 交通先行再发力
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这里风光旖旎,矿产资源丰富,却因崇山峻岭、山高路远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建桥修路,在当地大力推进道路硬化专项活动。目前,定点帮扶村村级道路硬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如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水泥路不仅让当地老百姓出行更方便,而且带来了致富机会。
罗城至融安的二级公路旁是水田和鱼塘,在道路硬化专项活动的助推下,现在每到收获时节,一辆辆从县城乃至河池市区开来的货车,都可以从二级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将农民刚刚收获的草鱼装进车厢运往市场,送上食客们的餐桌。这一景象,罗城老百姓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小长安镇龙腾村村支书说:“没有进行道路硬化前,村民走的都是‘水泥’路,一脚一个坑。到了草鱼收获的季节,要挑着七八十斤鱼,走山路出去卖,遇到下雨就更苦不堪言。现在路修好了,都不需要村民自己挑,城里的商家就会开着货车来收鱼,一辆车可以运三四百斤,一般的农家一斤鱼可以卖到七八块钱,鱼质量好的甚至可以卖到十几块一斤。”
目前,当地干部群众正计划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村民们兴奋地说:“龙腾村地洲屯的地洲鱼非常出名,不少县城商家都会到这来收购草鱼,通过卖鱼每户的年收入能有4万元左右。除了这些,村里还有核桃产业园,路修好之后,交通便利了,来龙腾村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把农家乐办起来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现在,河池市第一家颇具互联网思维的生态旅游企业——“开心农场”大型农家乐也正乘着道路硬化、交通扶贫的东风抓紧施工。这家农家乐就坐落在罗城至融安二级公路旁,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农家乐是合作社的性质,全部股东有21户,其中有9户是贫困户。现在不仅村级道路都硬化了,像水滩到甫村的屯级道路也硬化好了,这是极大的利好消息。我想早点把‘开心农场’发展起来,带领着贫困户脱贫,大家一起奔小康。”
不仅如此,罗城野生毛葡萄制成的“罗城山野”葡萄酒也因为道路硬化的推进,销量连年攀升。小长安镇龙腾村的核桃产业也落地投产,可以说交通扶贫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新大门。
南宁:道路硬化 筑通乡间致富路
目前,武鸣区20户以上的自然屯已基本通水泥路,沙糖桔等农副产品销路大开,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以大伍屯为例,“以前走黄泥路到镇上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15分钟就可以把农产品运到镇上。”大武屯全屯700亩土地如今已全部流转出去,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投资。一些村民不仅租赁土地,而且负责给前来投资的客商看护特色产业园。同样的务农方式,不一样的经营体系,解决了村屯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此外,每周来大伍屯光顾农家乐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了一倍,这是以前务农时根本无法达到的数额。
同时,为改善城乡客运环境、方便群众出行,南宁市还开通了安吉站至武鸣教育园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K5公交快线,实行一票制的大站快车模式运营,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村民们说:“以前我们只能到镇上搭班车进城,从村里到镇上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村里现在开通了两条旅游专线,我们只要十到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乡镇。”
百色:交通扶贫 路路通达再发力
那坡县明浪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弄逢屯是明浪村最偏远的一个屯组。长期以来,因为公路不通,该屯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状态,当地资源也因尚未通路而无法外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全屯贫困覆盖率为100%。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以交通扶贫为先导,道路硬化助力脱贫解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到目前,在弄逢屯,投资约100万元的3.3公里通屯公路实现建成通车,完成排污设施的同时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在明浪村,共实施村屯道路硬化约30里,建成农村便民候车亭2个,便民桥1座,全村各自然屯公路通达率已达100%。
道路硬化助推产业发展,明浪村已建成公路直通至田间地头的5公里“产业路”,为产业开发奠定基础。目前,该村已成立山羊、桑蚕和肉牛养殖3个专业合作社,建成100亩板蓝根基地、800亩软枝油茶基地、240亩柑橘水果基地和400亩桑蚕基地,黑山羊存栏1000头,肉牛存栏近300头,特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村民实现增产增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而在靖西市,目前已形成了市域内的公路交通以过境省道为主骨架,市际、通乡镇公路和战备公路为干线路网,乡村道路为支线路网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承担着外省(区)、市、市过境交通运输和全市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出行交通和运输任务,极大地带动了沿线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靖西市大力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以化峒镇为试点,探索农村客运“客运主体公司化”“运营片区化”“冷热线捆绑”等新发展,推行农村客运“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车辆进站经营、统一调度、统一车身颜色、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司乘人员服装。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民出行难问题,而且让村屯群众一次换乘就可到达县城。截止2016年5月,该镇已拥有39辆农村客运车辆,覆盖该镇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班车率达100%。据统计,化峒客运站年发送旅客约为15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大发展,给城乡居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利。
防城港:路通景美 引领产业发展路
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是我国的海陆交汇处,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因地处北仑河出海口,浅海作业是该村村民的基础产业,养殖、海洋采捕和边贸曾是村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村屯道路的硬化,旅游和海产品养殖销售成为了村里的新兴产业,各地前来游玩的旅客数量逐年增多,大大促进了当地“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的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客商前来收购海产品。目前,海水对虾每亩塘年收入可达 2 万多元,浅海养蚝每户年收入也有 10 多万元。
而在防城港市上思县那琴乡龙楼村琵琶屯,如今,不时有搭载着甘蔗、水稻等农产品的车辆在广阔平整的通村道路上通行而过。一些村民还积极利用村里现有资源,做起了木材等物资的运输生意。
在那琴乡龙楼村的皇氏乳业上思奶源基地,奶牛食用的饲料除进口的燕麦、木薯草外,如今村民们还用农用车将自家生产的玉米秆、甘蔗等运到牧场,通过定价收购的方式供应给牧场。同时,一些待业在家的村民也可以前往牧场工作,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的问题。现在,牧场、合作社、农户三方联动,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收入,还进一步提升了牧场的工作效率。
2015 年 8 月,随着南屏瑶族乡丁朝至常隆公路的竣工交付使用,上思县最后一个偏远行政村修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至此全县 83 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如今,很多村民都买了摩托车,出行更方便,“到镇上只需半个多小时,再转车到县城也只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北海:领先全区 交通发展惠民生
北海市是第一个在全区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地级市。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镇为中心,向乡村辐射的农村公路把水产养殖基地、农业基地、旅游景点、农场、林场、学校等联系起来,基本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通畅农村路网。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发挥了积极而关键的作用。
在铁山港区里头塘村,村民们说:“以前因为路太差,有钱也不敢买小汽车,现在修通了水泥路,很多家庭都买了小车跑运输,出行方便快捷多了。”在市机关工作的李女士,春节期间回合浦县石康镇看望父母时就惊喜地发现,村里各家各户的小汽车越来越多了。她说:“现在村村都通了公路,开车畅通无阻,走亲访友特别方便。”
一位多年为蔗农运输糖蔗的司机说:“以前农村公路路况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一个榨季最少要准备2、3千元的车辆维修保养费;要是遇上路况特别差的还可能出现车辆侧翻,损失就更大了。现在都是水泥硬底路面了,开车很舒畅,车辆的维修保养费也省下了不少。”
来宾:行惠民之举 铺便民之路
截至2015年底,来宾市象州县公路总里程达926.461公里,11个乡镇全部通等级公路,通畅率达100%。除上坪、岩村、古才、思劳4个行政村沥青(水泥)路因高速公路施工影响而缓建外,其余所有行政村均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指标在来宾市位于前列,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公路为主干,以县乡公路为枝节,以村屯道路为脉络,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交通公路网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象州县运江镇山坳村,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因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是多年的带帽贫困村。两年来,该县通过整合交通、发改、扶贫、财政专项资金近450万元,分期分批实施通村、通屯及巷道硬化工程,共硬化道路20多公里,彻底破解交通差、出行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保障了各项脱贫举措的顺利实施。目前,该村有望作为象州县2016年整村脱贫示范村实现率先脱贫。
而在寺村镇喜力屯,葡萄种植是该村的主要致富产业。过去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葡萄只能靠人力运出村,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如今,村民们不仅可以将葡萄运送到县城售卖,而且外地商家还可以到村里来直接采购。2015年,喜力屯实现水果人均年收入8000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0000元,成为“一村一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