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乡村振兴丨以路为“线”绣出民族团结大美“壮锦”

2022-12-12 08:43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6月,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被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畅行便利的交通帮助壮寨乡亲们开辟出了致富路、幸福路,公路“橘”和壮乡“红”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壮寨古村里绣出了民族团结的大美“壮锦”。

公路穿越丛山,带动沿线村庄欣欣向荣。


路通村美

从“边缘”走向“前沿”


凤立村位于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西北部,是昭平县内最大的纯壮族村寨。昔日的凤立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国道241线通车后,成为外界进入该村的必经路线,还连通省道503线,串联起了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如今,凤立村15个自然屯、25个小组道路也均硬化通车,逐渐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沿路安装路灯42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地村民不再为出行难而感到苦恼,已阔步走上乡村振兴的前沿矩阵。



国道241线九步埃路段盘山公路。


乡村振兴路上,桂东公路发展中心从未缺席。

2020年

该发展中心对国道241线贺州市昭平县富裕至塘山、塘山至白石、白石至九步埃3个路段进行中修,保持路况良好;



公路养护人员在认真养护公路。


2021年

稳步推进位于凤立村的省道503线大风坳隧道提级改造项目落实,全面检测消防系统,处理渗水、裂缝等病害,保证路况优良。



省道503线大风坳隧道。


2022年

今年汛期,该发展中心辖区公路出现多处塌方等灾毁问题,公路部门不分昼夜,对国道241线,省道503线灾毁路段进行及时抢修,保障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同时做好日常公路养护工作,开展平安视距、维护路产路权专项行动等工作,群众出行安全度、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公路养护人员常态化修剪路树。


截至目前,桂东公路发展中心辖区昭平县境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部线路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93%,高质量养护里程达70%,全部无次差等路。




以路为媒

让“软资源”变成“硬实力”


“再有几天这幅壮锦就能完工,路好走了,城里的公司都是直接开车进到村子里收购,能卖到三四百元呢。”说笑间,凤立村村民桂兰大姐手中彩线飞舞,在绣底上来回穿插,精美的壮锦图案随之一点点生成。



桂绣壮锦。


 桂绣壮锦是广西极具代表性的织绣工艺,成品精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早在2018年,凤立村已成立了“桂绣坊”,采取“博物馆+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操作模式,覆盖桂绣整个行业链条。该模式解决了桂绣产品的生产、销售问题,让农村群众不用担心技术和销路问题、对接公司不用考虑生产困扰。便利的交通更是解决了物流运输难题,让壮锦成品能够更快销出去,产品原料及时运进来,同时也将旅游产业链辐射到偏僻贫困山村。


壮锦工艺品





路景交融

唤醒“美丽经济”


从贺州市区驱车前往旅游景点东潭岭,途经沙田镇、公会镇、凤凰乡、黄姚镇,一路风景无限。过去山高林密,路险难走,这些风景秀丽的地方人迹罕至,现在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公路绵延在山水间,方便了越来越多“驴友”前来打卡拍照。



东潭岭日出。


依托农村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凤立村将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本村特色壮族文化遗产、浓厚壮族民俗风情相结合,盘活了农村地区发展资源。



壮寨特色屋舍。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沙糖桔、茶叶、水稻等生态特色产业,2020年产业覆盖率达到95.1%,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发展到17.62万元的飞跃。同时深入挖掘壮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以“非遗+扶贫”的形式,打造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凤立村官营壮寨古村落”,组建了山歌队、舞蹈队和唢呐班;举办的“‘三月三’民俗旅游节”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壮族“长桌宴”让游客们赞不绝口;还把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融入其中,建起了壮族生态博物馆,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哺育出民族团结之花。 


壮族乡亲欢度节日。




文字黄日丽

图片|桂东公路发展中心

编辑|赵桂芳

校对|朱滢

责编|覃升

审核|韦瑞雪

扫码关注我们

“广西交通”新媒体平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