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乡村振兴|公路 “带货”,富川蹚出路衍经济新赛道→

2025-09-08 19:40     来源:交通厅新闻中心     作者:贺州市交通运输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晨雾中,新能源公交车载着村民通勤去往县城;村口处,快递车上的货筐里堆满新鲜水果;冷链车里,香芋裹着霜白驶向湾区……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一条条“会带货的公路”唤醒沉睡的群山,成为瑶乡振兴和群众致富的“快车道”。


省道201线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路段。(卢百良 摄)

路网全域通达

瑶乡迈入“半小时交通圈”









“油门一踩,蔬果进城!”制约富川农业产业发展的,从来不是农产品质量,而是过去闭塞交通带来的阻碍。如今,这一阻碍正被一张全域通达的致富路网打破。这个地处桂湘交界的瑶族自治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11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946公里(县道155公里、乡道400公里、村道391公里)。12个乡镇全部通达三级以上公路,10个乡镇接入二级公路网;15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4.5米宽以上硬化路和公交全覆盖,全县680个自然村全部告别泥泞土路

省道302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路段。(李芯 摄)

“主动脉”与“毛细血管”的贯通,让富川瑶族自治县从“末梢”变“枢纽”。省道201线、省道302线、国道207线、国道538线、贺富一级路、永贺高速纵横穿境,构建起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并深度融入贺州市“1小时交通圈”。

硬化路通到果园边,公交车开进山坳里,物流“梗阻彻底打通,三项“国字号”荣誉——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路网升级的最佳注脚。

依托通达全域的农村路网,富川瑶族自治县结合“十四五”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产业优先战略、长寿品牌战略等战略布局,高质量编制《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公路+”路衍经济规划》,以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为纽带,建成立足富川、面向贺州、辐射桂粤湘鄂黔渝6省(市、区)11市的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了“春芋夏梨秋薯冬橙”全年无淡季的电商农产品供应体系,完善的农村路网显著提升了区域物流效能,为农产品快速流通和附加值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客货邮”融合降本增效

公交车变身“流动超市”










“小件公交送,大件专车拉,效率提三成,成本省两成!”富川在“客货邮”融合模式上的创新实践,成为全县农村物流发展的亮眼名片,越来越多农户和小老板在“客货邮”融合模式中受益。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县级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2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12个、村级客货邮综合服务点137个,邮政和“三通一达”快递业务实现100%进驻各级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

富川瑶族自治县新能源公交车。

运力共享的奥秘在于路衍机制创新。富川瑶族自治县以“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为目标,将原有4个农村客运车队资源整合成立以富安公交为县域内城乡公交运营主体,推行“公车公营、全域统筹”,全县建成客运站12个,101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全县156个村、社区开行,实现了建制村100%通客车。同时,开辟“客货邮”合作精品线路,建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线路8条

该模式通过“大件走物流、小件走公交”的方式,实现客、货、邮三方运力资源共享共用。县级集散中心分拣出的小件包裹按村区域分包,交由城乡公交配送至乡镇运输服务站和农村物流服务网点,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数据显示,富川瑶族自治县农村快递派送效率提升30%,每单成本下降20%以上。




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路衍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客货邮”融合模式的创新,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冷链体系的完善破解了“鲜货出山”难题。富川实行产地仓储,冷链物流为农产品保鲜,推行“1个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N个产地保鲜仓+N个移动冷库”模式,全力打造衔接县乡村、兼顾淡旺季的公共型基础冷链物流体系,助力农产品“新鲜进城”。

富川瑶族自治县特色农产品。

在占地6万平方米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冷链物流集配中心,预冷区的香芋在零度环境中锁住糖分。集配中心设有智能冷链区、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电商交易区、检验检疫区等功能区域,形成了冷链物流大枢纽,通过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发展了29家实施主体,搭建了65座产地保鲜仓,让农产品损耗率直线下降。

农村公路串联特色种植基地、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富川瑶族自治县结合村寨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按照旅游景点、特色产业“连点成片、串珠成链”的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布局,新建、改建旅游路、产业路、乡村振兴路171.3公里,将全县旅游景点、特色产业串联成带,打造“畅、安、舒、美、优”和“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高质量乡村旅游路、生态绿色农村路、产业融合发展路。

文旅融合同样成效显著。依托四通八达的城乡路网,富川瑶族自治县实施“路旅融合”发展思路,把27个古村落连点成线、整体打包,构建“古韵富川、美丽乡愁”古村落民俗文化全景,打造了“潇贺古道探秘游”等6条精品旅游路线,“串”动历史文化,“链”动乡村旅游,并由此获评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在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游客既能漫步石板街感受千年历史,又能扫码下单当地特色小吃,文旅体验不断攀升。便利的交通为乡村文旅发展夯实了基础,近年来,当地村民纷纷在村里开起了油茶店、小吃店、民俗摄影店,随着游客的激增,村民们的收入也直线上升。



国道538线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路段。(罗嫣 摄)

川流不息的车辆,不仅带来了远方的商品,更送走了瑶乡的佳品蔬果;蜿蜒起伏的公路,不仅是连接地理的通道,更是贯通机遇的桥梁。富川的故事,始于路,兴于路,但远不止于路。它书写创新、见证融合,更讲述着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如何穿越最后一段崎岖,滋养着每一片渴望发展的土地,每一个向往更好生活的家庭。


一条条平坦大道如缎带般舒展于瑶乡的山水之间,一辆辆满载着农户期盼的客货汽车在阳光下往来穿梭,路的这头是秀美的群山与丰饶的物产,路的那头是广阔的市场和致富的希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